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百年中国社会工作史的钩沉与展望评中国社会工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最早作为“舶来品”引入中国。1912年,步济时创办北京社会实进会,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迄今为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最早作为“舶来品”引入中国。1912年,步济时创办北京社会实进会,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迄今为止,中国社会工作存在并发展了一百多年,这也是它的引进史、发展史和实践史。

当下,许多学者正在努力研究、力图推动社会工作这一“舶来品”实现“落地生根”。本着对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史研究负责的态度,以彭秀良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工作史研究者寄希望于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经验,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推出了《中国社会工作史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一书。该书文笔洗练、框架合理、各章节编写精致,从绪论到各级标题的确定、从格式规范到文字标点的修改,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付出。此外,该书系国内社会工作界为数不多的“专业发展史”类论著中又一精品力作,体现出强烈的科学性、开拓性、系统性和本土性,为广大社会工作同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参照意义。

《中国社会工作史简明教程》分为绪论、上编、中编和下编四部分,共十一章,在廓清前期历史的基础上,为中国社会工作史学术领域“补短板”,发挥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任。书中每一章节都包含“小结”“问题研讨”“继续探索”以及“延伸阅读”,在结构设置上十分贴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从小结的余音绕梁,到问题研讨的抛砖引玉,再到继续探索的以古观今,最后以延伸阅读进行点拨,将历史的沧海遗珠集结在当下,引导读者从史料瀚海中吸取养分。绪论阐述了中国社会工作史的基本框架、历史分期和学科地位,层层递进将该课程或知识体系进行剖析;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从横断面对中国社会工作史进行双线叙述,即教育线索和实务线索;在纵向上将其划分为引入、发展、蛰伏与重建四个阶段,并依据中国社会工作实务与教育跌宕起伏的实际情形叙述每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最后,作者重申了中国社会工作史的学科地位,强调一个专业或学科如果没有自己的发展史,是难以称之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专业或学科的。通读全书,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概念的本土化回归

该书开篇提到,“相比于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和实务技术,中国社会工作史尚属于刚起步的一门课程或知识体系”,由于社会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复合性与复杂性,《中国社会工作史简明教程》一书率先打破长期以来社会工作史的“禁区”,首次做出基础性的工作,即对一些核心范畴进行历史追溯和概念回归,这种正本清源的工作为著作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讨论社会工作专业的起源问题时,首先需要厘清“社会工作”一词的由来,不管是汉译的纯西方话语体系,还是西方概念、制度、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译,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翻译或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引用蒋旨昂先生对“社会工作”下的定义,将社会需要、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会行政、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等概念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层层递进的格局清晰地揭示了从社会需要起步到完成社会建设的社会工作过程,充分诠释了“引进来”与“传统语境”的本土化结合。然而,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史的问题,这并不像前者下定义般的那样简单。正如西方学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诉求下,有多少马克思研究者就有多少个马克思主义,即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千面马克思”景象。我们要做的不是批判亦或辨析某种伪命题,而是亟需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构建一种凸出中国气派和特色的研究风格。换言之,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也需要构建具有本土化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特色。

二、源头梳理和实务拓展

本书的上编,主要围绕着中国社会工作的双重起源这一思路和逻辑展开叙述,既强调探寻本土起源的意义,也提出了建立中国社会工作史学科、研究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在探索专业教育的起步与发展时,作者将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教育置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去分析,以历史的宏观视角将其融入到“西学东渐”的全国运动中,梳理出社会工作教育独特的发展脉络,包括社会工作的教育起源、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员队伍和教材编写等内容。此外,本书留足大量篇幅来介绍民国时期社会工作实务的情况,包括农村社会工作、城市社会工作、医院社会工作、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边疆社会工作和伤残重建社会工作,系统整理了当时环境下混乱的社会服务,进而将其逐一归纳和总结。尽管所述内容并无西方分析范式之名,却为后人研究社会工作史开创了先河,堪称为中国社会工作史的先行典范。

文章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kcfdbjb.cn/qikandaodu/2021/0709/1362.html



上一篇:传统传播形态的颠覆和新闻传播法的架构写于新
下一篇:盘点那些经典的黑客入门教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投稿 |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编辑部|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版面费 |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